請不要再喝牛奶了,傳媒不會告訴你7個飲牛奶的害處。為什麼飲牛奶會引致中耳炎?

電視廣告跟我們自小灌輸「飲牛奶的孩子才會快高長大」、「飲牛奶能補充鈣質,強健骨骼」,但是牛奶的禍害卻較少人提及。

日常生活中其實不難察覺到,我們身邊的朋友或親戚,總有些人每當喝完牛奶、奶茶或奶製品後,就會肚痛腹瀉。

而許多人飲用牛奶或乳清蛋白後,臉上和背部都會長出粉刺。但是當停止飲奶,情況就會改善。

可是,由於普遍人對牛奶的認知只是停留於電視廣告和小學常識科,對牛奶禍害認知的人並不多,因此許多人仍然習以為常地繼續喝奶和吃奶製品。

本文總結了飲牛奶的害處,解釋為什麼人類並不適宜飲牛奶。


牛奶的7大害處

一、牛奶容易引起過敏

牛奶中的蛋白質容易令人產生過敏反應。

常見的症狀包括:濕疹、鼻敏感、鼻塞、氣喘、中耳炎、扁桃腺炎、消化不良、腹脹、腹痛、腹瀉、便秘等等。

另外,飲牛奶亦有機會引發自體免疫疾病(即人體中的免疫系統攻擊自己身體正常細胞所造成的疾病),例如是:

  • 多發性硬化
  • 類風濕關節炎
  • 第一型糖尿病
  • 紅斑性狼瘡

根據統計,牛奶是引起慢性食物過敏的排行榜中位居榜首,而慢性食物過敏就是所有過敏反應的基礎。

牛奶的蛋白質會於人體的腸道內分解後產生毒素,另外會引發「腸漏症」,使更多未完全消化的蛋白質、過敏原和毒素滲透到血管內,引發全身不同部位的健康問題。

二、90%亞洲人患有乳糖不耐症

牛奶含有乳糖(Lactose)和酪蛋白(Casein),嬰兒的身體內有兩種酵素乳糖酶(Lactase)和凝乳酶(Rennin)將它們分解,但這些酵素於人類長大到3歲後就不會再產生。

因此,人類3歲後繼續喝牛奶的話,身體就不能消化乳糖,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。

三、牛奶的蛋白質讓人體難以消化

當牛奶的酪蛋白進入胃部之後,由於就會跟胃酸產生化學反應,然後凝固成膠狀或結塊。

這情況就好像整啫喱下魚膠粉,攪拌後待一會兒就會漸漸凝固。

胃部需要較多的時間去把這些塊狀分解和消化,因此許多人飲用奶制品後會腹脹、腹痛或腹瀉。

牛有四個胃,消化時間亦比人類長,因此能透過不斷反芻來把酪蛋白消化。但人類只有一個胃,因此不能有效消化牛奶中的酪蛋白。

四、牛奶的蛋白質組成跟人奶完全不同

牛奶和人奶的蛋白質組成並不相同:

以下是酪蛋白和乳清對人體的功能。

酪蛋白(Casein):酪蛋白是一種人體消化得較慢的蛋白質,被攝取後會於較長時間內逐漸釋放氨基酸,因此有助肌肉修復和生長。

乳清(Whey):乳清是一種人體消化得較快的蛋白質,有助肌肉修復和維持免疫力。

人奶含有牛奶沒有的牛磺酸(Taurine)和卵磷脂(Lecithin),這兩種養分加上人奶的乳清能促使嬰兒腦部發出發育,而牛奶則缺乏這些養分。

在此不詳述嬰兒喝母乳的好處,簡單而言就是人奶比牛奶更切合嬰兒的營養需要,更容易消化和吸收。

五、牛奶的生產過程會加進大量化學物

現代的牛奶產業為了讓母牛分泌大量乳汁,都會於飼料內加入人工雌激素。

由於現代人攝取了更多額外的雌激素,因此現代女性初經有提前的趨勢,而成年女性的乳癌罹患率亦上升。

為了讓牛隻長得又快又壯又會產奶而不生病,飼料還會添加各種生長激素、抗生素、殺蟲劑和農藥。

人類喝牛奶或吃奶製品,就是間接把這些化學添加劑吃進肚內。

六、飲牛奶會讓骨質流失

電視廣告經常標榜「飲牛奶能補充鈣質」、「避免骨質疏鬆」,但事實恰好相反。牛奶雖然含有大量鈣質,但是並不容易被人體吸收。

當牛奶被人體攝取,就會變成酸性。身體為了中和其酸性,就必須從我們的骨骼提取鈣質來中和它。

而乳酪製品的酸性比一般奶類更強,更容易造成骨質流失。

全世界牛奶消耗量最高的國家如芬蘭、瑞典、荷蘭等,平均每人每年攝取300公斤以上的牛奶,它們同時也是老人罹患骨質疏鬆症和髖關節骨折率最嚴重的國家。

反觀一些幾乎不喝牛奶的非洲國家,如剛果民主共和國、幾內亞和多哥等,平均每人每年攝取少於6公斤牛奶,反而較少罹患骨質疏鬆等疾病。

雖然他們很少喝牛奶,但是會吃大量的蔬菜。事實上,所有深綠色蔬菜、十字花科蔬菜和豆類都含有豐富鈣質,是人類從天然食物中攝取鈣質的主要來源。

含豐富鈣質的植物性食材包括:

食材種類食物
深綠色蔬菜菠菜、蕃薯葉、羽衣甘藍
十字花科蔬菜西蘭花、椰菜花、芥蘭
豆類黃豆、豆腐、樹豆、鷹嘴豆
高鈣質蔬菜

所以,要預防骨質疏鬆,就應該多吃蔬菜和豆類,而不是喝牛奶。

七、牛奶的消毒過程會把其營養破壞

為了延長牛奶於包裝內的保質期,市面上幾乎所有的牛奶都是經過高溫消毒。常見的「超高溫消毒法」是把牛奶加熱至130°C,並維持3至5秒。而即使是較低溫的「巴氏殺菌法」,溫度也達到72°C。

當牛奶被加熱至62°C以上,原有的酵素、乳酸菌和維他命就會被破壞,所以不但不容易被吸收、營養盡失,而且對健康有害。

曾有實驗證明,向小牛餵飼生牛奶會保持健康;但是餵飼經高溫消毒過的牛奶,小牛反而會於8星期內死亡。

連小牛喝了高溫消毒過的牛奶也不能健康成長,更何況是人類呢?


幼稚園生患上中耳炎,竟然跟學校茶點有關?

中耳炎是一種很常見的幼兒疾病,病徵與感冒相似,例如是流鼻水、喉嚨痛、發燒、耳朵疼痛等等。

台灣曾有一名5歲的幼稚園中班學生,她經常在挖耳朵,被同學和老師以為聽力較差,常常沒聽到別人叫她。

媽媽帶她看兒科醫生,才發現小孩患有嚴重的中耳炎、耳膜有破洞。

後來母女轉看自然療法的醫師,詢問小孩的飲食習慣後,發現幼稚園每天會向學生提供兩杯鮮奶、幾包含奶類的餅乾和芝士條。

醫師認為奶製品是元兇,因為奶製品會增加鼻咽腔的黏液,讓其更易滋生細菌。

由於耳鼻喉是相通,耳咽管的開口就在鼻咽腔,因此細菌很容易沿著耳咽管往上走,最後讓孩子得中耳炎。

醫師要求小孩停止進食一切奶製品,並服用天然藥劑。一個月後,她的中耳炎就變好了,耳膜自然癒合,也不再挖耳朵。


避免這些含奶類的食物/奶類的代替品

奶製品遍佈於許多食物種類。除了超市「奶類」雪櫃裏的牛奶、乳酪和芝士,還有許多包點、甜點、醬料、零食都加進了奶製品。

下次逛超市的時候,不妨細心留意食物營養標籤,可能你每天已吃了不下10款奶製品而不自覺。

食物種類例子
奶類飲品牛奶、羊奶、奶昔、加奶的咖啡、奶茶
奶制品芝士、乳酪、牛油、忌廉
甜品雪糕、​​意式雪糕Gelato、布甸、蛋糕
醬料沙律醬、千島醬、蛋黃醬
其他芝士條、大部分朱古力、乳清蛋白粉、酪蛋白粉
各種奶製品食物

如何循序漸進地戒掉奶製品

奶製品是很難一時三刻完全戒掉的食物,因為日常生活中許多食物都含有奶製品,我們很難一下子改掉多年的飲食習慣。

筆者建議先養成閱讀成份表和營養標籤的習慣,當看到「含有奶類」的字句就盡量避免購買,那吃到奶製品的機會就會減少。

如果想戒掉一些你習慣進食的奶製品(如芝士、奶茶、蛋糕等),可以先逐漸降低攝取的頻率。例如由每天吃改為每三天吃一次、每星期吃一次,身體對這些食物的上癮和依賴性就會愈來愈低。

筆者從前習慣每天喝一杯港式奶茶,後來決定戒掉奶類製品,都是用這個方法逐漸減少攝取奶製品。

總結

牛奶是給小牛喝,並不是給人喝的。牛奶對健康的禍害,很大機會比其益處更高。

許多人想喝牛奶增高、變強壯,但許多時都會引起其他的健康問題,例如是過敏、炎症、粉刺、消化不良、腹痛腹瀉等等。

如果你需要一款蛋白配方來補充營養,但是擔心乳清蛋白或酪蛋白帶來的壞處,可選擇植物性蛋白配方


延伸閱讀:

為什麼飲用蛋白粉會引致生痘痘?一文看清成因及避免長痘的方法

預防骨質疏鬆必看!如何攝取足夠鈣質、素食者不喝奶如何補充鈣質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