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蔬食較不飽肚?增加飽腹感而又吃得健康的5個辦法

許多素食者都會覺得用餐後很快便又再肚餓,擔心頻繁進食會影響工作和生活。

而這個原因亦會令部分想嘗試學習素食人卻步,尤其是男性,擔心吃素不飽肚和沒氣力。

其實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,只要選擇對的食材和食物,蔬食一樣可以飽肚和為你提供源源不絕的能量。

本文會為你講解為什麼素食較容易讓人感到肚餓,以及是吃得有飽腹感又健康的辦法。


什麼是「胃排空」?

胃排空是指食物停留在胃部的時間,亦即是我們感覺到飽腹感的持續時間。

較準確來說,胃排空是指食物吃進胃裡需要消化多久,才會被胃部消化和排到腸道。

一般來說,液體和水份較高的食物排空時間較短;而脂肪和油愈多的食物排空時間愈長。

這個很容易理解,例如我們吃一大盤西瓜,剛剛吃完會感到很飽肚,好像連續喝了很多杯水。

但是由於西瓜水份很高,上一兩次洗手間後飽腹感便會很快下降。

雖然西瓜是水份特高的水果,而我們也不會把西瓜當飯吃,但是普遍的蔬果都是水分較多,因此如果只吃蔬果便會很快感到肚餓。

然而,素食並不限於蔬果類,還有其他類型的食物可以帶給你更持久的飽腹感。

各大類食物的胃排空時間

食物種類胃排空時間
液體10-60分鐘
水果20-40分鐘
蔬菜30-60分鐘
肉類30-270分鐘
果仁、種子120-180分鐘
主食240-340分鐘
奶製品90-300分鐘

留意,胃排空長的食物不代表就是好!

胃排空只是代表該食物較能帶來持續的飽腹感,跟其是否健康、應否多吃是無直接關係。

蔬菜水果胃排空時間很短,那你應該吃嗎?應該。

主食(如粉麵飯)的胃排空大約是4-6小時,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用餐後4-6小時便又會開始感到肚餓。

而之前的文章筆者也寫過有關乳糖不耐症、奶製品會引起消化不良的問題,在此不再重複,可以留意之前的內容。


油與胃排空的關係

除了以上食物種類,油脂跟胃排空也有直接關係。

如果食物油脂較多,食物停留在胃部的時間就會比較長。

這是因為身體認為「油多 = 蛋白質吃得多」,而胃部正正就是消化蛋白質的器官。

所以,胃部會讓油脂和蛋白質高的食物停留較長時間,好讓胃酸和胃蛋白酶能徹底分解這些食物,之後才排到小腸。

這就解釋到為什麼吃天婦羅比蔬菜片飽肚(同等重量來比較),吃炸雞和炙燒壽司會比普通雞肉和生魚片的壽司飽肚。

除此之外,油的熱量比較高,燃燒速度比較慢,也是讓飽腹感持續較久的原因之一。

素食延長飽腹感的辦法

那素食者如果要增加和持續飽腹感,是否非吃大量的油不可呢?當然不是。

雖然健康的素食烹調方式並不會下很多油,可是亦有其他方法去攝取更多健康的油脂,以及是增加大腦產生「飽腹感」的訊號。

一、多吃健康的高脂肪食物

果仁、種子、牛油果、花生醬、各種果仁醬都是很好的脂肪來源。

筆者習慣早餐吃麥片會加一掌心的南瓜籽、5-10顆果仁和少許奇亞籽,吃完至少4小時不會感到肚餓。

二、增加蛋白質攝取

可以於正餐加進適量的豆類、豆腐和藜麥,增加蛋白質之餘又飽肚。

此外,選擇VifaBoost的植物蛋白配方,亦有助補充蛋白質和增加飽腹感

三、主食宜選擇吃飯

吃飯比吃麵較飽肚,這個是小學生都能理解和自行做出選擇的常識。

還記得小學時代的訂餐計劃,供應商有時會於一天的餐盒內供應一樣的餸和汁,而同學可自由選擇要飯或意粉。

男生多數會選飯,因為較飽肚,吃飽才有氣力下操場打球玩耍;而女生多數會選擇意粉,因為擔心點飯會吃不完。

四、下適量的油煮食

許多人以為減肥就是要謝絕一切的油脂攝取,其實不然。

除了因為人體本身需要油脂來運作之外,煮食時下適量的油可以增加食物的飽腹感。

相反,如果所有食物都是清蒸和白烚,吃起來很難會感到滿足和有飽腹感,讓你吃飯後一兩個小時便想找零食吃。

當然,吃油份過高的食物如炸薯條、烤肉、炸雞扒等也會導致消化不良和脹氣,因此只是下少量的油便可。

五、細嚼才吞下食物

增加咀嚼的次數能刺激身體釋放更多感到飽足的激素。

這些激素會向大腦傳達「飽腹感」和「請停止進食」的信號,這就能提升飽腹感。

你可以試試以下實驗:準備兩碗一樣大小的白飯,今餐一分鐘內吃完,下餐用10分鐘慢慢細嚼品嚐。

你會發現即使是同一碗白飯、一模一樣的食物,慢慢吃會讓你更飽足。

建議每一口食物咀嚼15-20下才吞嚥,每一餐不要吃少於20分鐘。

大學時期的筆者因為經常要趕下一節課,許多時逼自己不足10分鐘便吃完一餐,結果弄得消化不良。

這其實是許多都市人的通病,因此吃飯都是慢慢吃好。


總結

以上就是增加飽腹感的方法,不論你是否素食者也完全適用。

如果你想找一款高營養、低卡的蛋白配方來補充蛋白質和增加飽腹感,請按此連結了解更多


延伸閱讀:

請不要再喝牛奶了,傳媒不會告訴你7個飲牛奶的害處。為什麼飲牛奶會引致中耳炎?

不想練腹肌練到受傷,請避免做這些有機會傷腰的動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