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中年人是指45至60歲人士, 他們經過了年青時期的成長,人生逐漸趨向穩定階段。然而由於體能、荷爾蒙和生活方式的變化,令他們的身體機能開始走下坡。於這個年齡階段減重會變得更加困難,因為新陳代謝率開始減慢,肌肉量漸漸下降。再加上要負擔家庭和個人的責任,令多數中年人常常過著靜態、欠缺運動的生活,變得容易發胖。
部分中年人的身體會開始出現各種小毛病,例如是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關節勞損等等,減重時需要額外注意。所以, 中年人想減重就受需要採用安全而有效的訓練計劃,配合強度適中的運動和生活習慣改變,以達到減重的目標。
中年人的身體變化如何影響減重?
步入中年階段, 身體會開始出現明顯變化,影響新陳代謝、荷爾蒙和身體機能。其中一個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新陳代謝率減慢,最早於30歲後就會開始發生。新陳代謝減慢是指身體於靜止狀態時燃燒的卡路里逐漸降低,令減重和維持體重變得困難。
再加上荷爾蒙的變化, 讓男性和女性的身體結構和脂肪分佈開始有改變。男性由於睾丸酮水平下降,到此肌肉量減少和體脂增加。而女性踏入更年期會令卵巢機能逐漸下降,女性荷爾蒙雌激素(estrogen)減少,變成更容易肥胖的體質。
由於新陳代謝率減慢,中年人更應該留意日常卡路里的攝取量,養成良好飲食和運動習慣來增加新陳代謝率。但荷爾蒙的變化亦會影響食慾,導致過量飲食和不健康飲食的偏好。再加上肌肉量的下降和體脂上升,會令身體更難燃燒卡路里,造成惡性循環,讓維持體重變得難上加難。
中年人減重的3大注意事項
1. 選擇安全又有效的減重運動
中年人如果有高血壓、關節勞損、心血管疾病等狀況,於開始新的訓練計劃前應該先諮詢家庭醫生的意見。另外亦可以找專業體適能教練協助你了解身體狀況,從而設計出合適的訓練計劃,減重的同時避免受傷或引起舊患復發。
最理想的帶氧運動包括快步行、跑步、單車、游泳、太空漫步機等。建議每星期做四至五天,每次進行不少於40分鐘、不會中途休息的帶氧運動。運動時需要確保維持有效的「運動心跳率」, 計算方法為:
(220 - 年齡)x 70%
例如一名50歲的中年人士,就需要維持心跳率於(220-50)x 70% = 119次(每分鐘)。這樣持之以恆地訓練,一個月可以減大約6-8磅。

如果想增加肌肉量, 就應該進行力量訓練, 例如是自身體重訓練、阻力帶訓練和負重訓練等。 這些訓練可以提升肌肉量,增加骨骼密度,提升體能。中年人可以按自身需要,將帶氧運動和力量訓練融合之訓練計劃當中,達到健康目標。
2. 須避免的運動
中年人應該避免「 高衝擊運動(high-impact exercises)」, 意思是指包括了跳躍動作、會雙腳離地然後著陸的運動。由於身體離開了地面,著地的時候會對關節造成較大的衝擊力。常見的「高衝擊運動」包括:跑步、跳繩、跳舞、波比跳(Burpees)、足球、籃球、網球等等。
年齡40歲以上、嚴重超重或有膝關節痛人士不適合進行以上「高衝擊運動」和使用單車機或樓梯機進行帶氧運動。由於身體已經過重, 如果進行這些運動會對膝關節造成更大的負荷,在減重成功前已經會造成膝關節勞損。
3. 參考指標
最高心跳率
最高心跳率是指一個人於進行劇烈運動時最高可以承受的心跳率,就好像駕車的時速限制,超出了就很大機會發生危險!它的計算方法是(220 – 年齡)。以下為不同中年人士的最高心跳率:
- 40歲:約每分鐘120-140下
- 50歲:約每分鐘110-130下
- 60歲:約每分鐘100-120下
如果進行劇烈運動時心跳率超出這個數值,就代表運動強度過高,有機會造成運動後血壓過高的負面影響。
血壓
血壓是量度心臟跳動時收縮和舒張的壓力,通常以「上下壓」兩組數字表示:
- 上壓(收縮壓):指心臟收縮時血液對血管壁產生的最大壓力。成年人的正常上壓水平為90-120mmHg,高於140mmHg則有機會患上高血壓。
- 下壓(舒張壓):指心臟舒張時血液對血管壁產生的最小壓力。成年人的正常下壓水平為60-80mmHg,高於90mmHg則有機會患上高血壓。
如果血壓持續過高,便可能引致中風、慢性腎病、冠心病及心臟衰竭等嚴重疾病。
BMI(身體質量指數)
做身體檢查時通常都會看到自身的BMI數值,BMI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用來衡量肥胖程度的指標。BMI的計算公式是「體重(公斤)除以身高(公尺)的平方」。
例如陳先生身高1.7米、體重70公斤,BMI就是:
70/(1.7 x 1.7) = 24.2
不論男女,正常的BMI水平應落於18.5至24之間。少於18.5則是過輕,大於24則是過重。但這個參考指標不一定能夠作準,例如許多運動員和身形魁梧的健美運動選手因肌肉量比一般人多,所以即使BMI高於24亦不算是過重。
體脂率
體脂率是指體重中有多少比例是由脂肪組成,比BMI更能夠準確判斷一個人是否超重。體脂率的正常範圍男女不同,成年男性的正常體脂率為14-23%,女性則為17-27%。如果成年男性體脂率高於25%,或女性體脂率高於30%,則可視為「過於肥胖」。
但體脂率過低亦是不健康,如果成年男性體脂率低於3%,或女性體脂率低於10%,則可能會影響生殖能力和免疫系統,女性亦會有停經現象。
中年人減重訓練計劃例子
以下是為中年人設計的「一週訓練計劃」,可以按自己的身體狀況調節:
星期一:
帶氧運動:快步走40分鐘,目標距離4-6公里
冷身: 拉筋5分鐘
星期二:
熱身:輕量帶氧運動5分鐘(原地跑、開合跳等)
力量訓練:
深蹲(Squats) 3組,每組10下
弓步蹲(Lunges) 3組,每組每隻腳10下
掌上壓/膝上壓 3組,每組10下
冷身: 拉筋5分鐘
星期三:(休息日)
星期四(帶氧運動):
熱身:快步走5分鐘
帶氧運動:游水或踏單車30分鐘(中等強度)
冷身: 拉筋5分鐘
星期五(力量訓練):
熱身:輕量帶氧運動5分鐘(原地跑、開合跳等)
力量訓練:
硬拉(Deadlift) 3組,每組10下
推胸(Chest press) 3組,每組10下,可用啞鈴或阻力帶
俯身划船(Bent-Over Row) 3組,每組每隻手10下,可用啞鈴或阻力帶
冷身: 拉筋5分鐘
星期六:(休息日)
星期日:(休息日)
以上訓練計劃只供參考,詳情請諮詢家庭醫生或體適能教練的意見。
中年人的減重飲食計劃
中年人士應留意日常飲食是否能攝取足夠的以下營養素,來維持身體機能:
蛋白質
建議中年人每天攝取體重(公斤)0.8克蛋白質,以減少肌肉流失。例如一名體重50公斤的中年人士,每天就需要攝取50 x 0.8 = 40克蛋白質。常見的食材包括:雞胸肉、魚類、蛋類、豆類、果仁、糙米等等,另外亦可以透過使用蛋白配方快速補充。
鈣質及維他命D
維持骨骼健康,預防骨質疏鬆及骨折。常見的食材包括:奶類、蛋類、三文魚、菠菜、西蘭花、豆腐等。
Omega-3脂肪酸
維持心血管健康及腦部健康。常見的食材包括:魚類、果仁、種子等。
鐵質及維他命B12
促進紅血球生產,維持體能水平。常見的食材包括:魚類、海產、菠菜、豆類等。
進食份量
建議選擇整全食物,減少食用加工食品,避免吃得太飽或太急。減低油、鹽、糖的攝取,選擇多樣化色材,就能夠吃得健康。
總結
總括來說,中年人減重除了需要配合健康飲食和運動習慣之外,更需要額外注意自己是否有心血管疾病和關節勞損,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和控制運動強度。有心血管疾病人仕要特別留意,在進行任何運動前請諮詢家庭醫生意見。
只要有耐性和恆心,中年人一樣可以成功減重,活得更健康。如果你是想減重的中年,就由今天開始踏出健康的第一步吧!